一、案情简介
2023年7月22日上午,辖区内某行营业部来了一位特殊的客户王先生,当工作人员询问其需要办理什么业务时,王先生表示自己需要向微信聊天记录中的账户进行2万元的转账,但由于自己不会使用手机银行,因此希望工作人员协助办理,当柜面工作人员看到微信记录中有与深圳市公安局的聊天记录,内容包括“需要将账户资金转入安全账户”“解冻时间30分钟”等字眼时,立刻意识到该名消费者可能遇到了电信诈骗。经深入询问,发现这是一起冒充公安机关人员以“涉及境外违法交易”“资金冻结”的名义,要求王先生将账户内资金通过网银转账转入所谓的公安机关“实名安全账号”方可解冻的诈骗案件,好在王先生并不会使用手机网银,着急情况下第一时间想到前往银行网点希望银行员工协助办理。
为保障王先生免受经济损失,该行工作人员一边积极将分析结果告知王先生,同时联系王先生子女前来,一边拨打了当地派出所报警电话。在辖区民警、王先生子女和网点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下,王先生终于理解了骗子的套路,放弃了转账的想法,成功避免了经济损失。
二、案例分析
该案例是典型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例,犯罪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中老年人个人及购物记录等信息,利用中老年群体对公安机构业务经办流程、手机网银等支付方式操作方式不了解等情况,以公安协助破案、账户涉案解除冻结、缴纳保证金发货等为理由,远程指挥受害人进行网银转账,从而达到电信网络诈骗的目的。
三、消保提示
近年来,为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快速上升势头,守护消费者“钱袋子”,各金融机构加强专项工作、强化预警防范,一方面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识别网络钓鱼、电信诈骗、交易欺诈等行为,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对员工的宣传教育工作,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疑似上当受骗人员,及时发现、及时劝阻,保证金融消费者的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