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农商银行按照省联社“12421”工作总要求及行党委统一安排部署,紧扣持续服务乡村振兴这一中心,围绕坚定不移强化党建统领、全力坚守支农支小支实两条主线,全面夯实“四心银行”,以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深耕普惠金融市场。
深入推进“党建+金融”服务模式,持续深化“双基联动”,共享金融需求信息。按照行政村逐村签订《“党建+金融”合作协议》,建立“党建+金融”326支工作队伍。由村支书或村第一书记担任“金融联络员”,协助各类客群信息共享、宣传金融政策与服务、推荐优势产业优质客户、信用村创建等。网点负责人或客户经理担任“金融服务员”为农户、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档评级授信、创建信用村(镇)、辅导“三资”平台应用、宣传金融政策与金融知识等。商户担任“金融协办员”,通过“助农e终端”等机具为村民提供小额存取款、惠农资金支取、生活缴费、社保缴纳等金融服务。
持续推进“网格化营销”。我行依托“地图小程序”工具进行网格化外拓营销,将辖内区域以社区、村组等为单位划分为不同的网格,并明确营销责任网点,326个行政村以及神木城区4个街道办31个社区、锦界镇2个社区、大柳塔镇2个社区均已将营销责任细分至客户经理。通过进校园、进商圈、进市场、进社区、进村组深度挖掘网格内金融服务需求,对辖内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客群金融服务走访全覆盖。截止2024年3月27日,我行共营销走访标记54664户,2023年我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净增10.37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净增10.41亿元。截至2024年3月27日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净增1.97亿元,普惠型涉农贷款净增2.15亿元。通过“网格化营销”走访,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金融的可得性。
不断丰富完善基础金融服务。神木市全辖共6个街道、14个乡镇,我行网点共计40个,我行共建设金融e站42处,布放助农e终端48台,累计布放ATM机82台。截至目前,所有乡镇均有我行营业网点,为当地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行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决策部署,密切与当地党政部门沟通联系,进一步优化完善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流程,切实满足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需求,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稳定脱贫。常态化开展脱贫人口小额信贷需求摸排及政策宣传工作,对符合贷款条件的脱贫人口切实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截止2024年2月末累计发放扶贫(脱贫人口)小额贷款3048笔,金额9195.55万元,占神木市脱贫人口小额贷款累放金额的9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农商银行作为服务地方的主力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义不容辞。解家堡乡李家畔村脱贫户老李听说隔壁村的小勇,用农商银行发放的5万元贷款买了羊,干的风生水起,今年卖羊就赚了大几万。他也想贷款买头牛,养活个一两年,能卖了赚个大价钱。但是老李却犯难了:“我没有认识的客户经理,没有资产,没房没车,人家银行能贷款给我吗?”农商银行的客户经理通过走访,了解了老李的需求,立马联系当地政府、展开调查,最终给老李成功发放贷款,实现了他的养牛梦。有政府的贴息,老李终于无后顾之忧,风风火火的干起了他的养牛事业。普惠金融-脱贫小额贷款,让穷人也能享受信贷金融服务,给了他们通过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的勇气。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农商银行始终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的初心使命,始终坚持“四个面向”的市场定位,深耕农村、县域、城区、消费、普惠“五个市场”,做好支农、支小、支实“三篇文章”,以精细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全力做好县域经济主办银行和乡村振兴金融主力军,践行专心银行、贴心银行、良心银行、放心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