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浣溪沙》
立于窗前,隐约可见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在夜幕下,闪耀着暗黄色的温暖,也点缀着深沉的夜幕。
原本清冷孤寂的夜,也伴随着这一窗窗满满的灯火,变得温馨而生动。柔和的灯光散落在夜海深处,亦如点点繁星,在夜色的大地充盈着满满的温情。
这每一盏灯光背后就有一个温暖而幸福的家庭,围坐在温暖下的人们伴随着宁静而安详的夜色,万家灯火温柔地延伸进晚归人的心脏,在朦胧的城市中闪烁起幸福的光芒。
温暖是一种指引更是万家灯火下,身有所居,心才能有所栖。
汪曾祺曾在《四方食事》中写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人生在世,走过春夏秋冬,历经风霜雨雪,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终在四方餐桌上消成过往云烟。
正是廖西安在《眷恋》中的这一句“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人间至味是清欢,再简单的食物都有自己的灵魂。食物用最朴实纯粹的味道,装满人间的故事,唤醒流年的记忆,牵动着人世的凡人心。
灯火万家,虽没有诗与远方来的浪漫潇洒,但柴米油盐里弥漫的烟火气也同样让人迷醉。
在古诗中读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也向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苍茫,领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远方美则美矣,山再高水再阔,终归走不出一箪一食的人间烟火。一盏角落里的灯火,一团炉灶上的热气,一片透窗而进的点点星光,最简单的温暖,蕴藏着最烟火味的幸福。人生百味,唯有柴米油盐的熏染,唯有嘈杂的烟火气,才是给与我们心底最深处的安全感。
人间有味是清欢出自苏轼的《浣溪沙》,他从黄州迁到汝州去做团练使的时候,路上游山玩水,在农家品尝了新茶和野菜蒿笋,写下了“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样的诗句,我们所理解“清欢”的清,当是日常的、有节制的平淡快乐。苏东坡不只是开创了艺术情趣的标准,也开创了生活情趣的标准。他教我们不必在世俗生活中扭捏作态,从来不把世俗生活排除在艺术审美之外。
看万家灯火,眸中繁华万千,品人间烟火,口中至味清欢。城市依旧车水马龙,夜晚依旧万家灯火。
(供稿:建行榆林分行 李柠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