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落实总省行和市委市政府精准脱贫工作部署,认真履行农行社会责任,2016年5月份,榆林分行委派封继升到子洲县双湖峪镇曹家沟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两年来,按照农行党委的要求,他认真履行职责,服从驻地党委的统一领导,服务群众,扎实开展扶贫工作,取得了实效,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认可和好评。子洲县长叶庆隆几次到曹家沟村考察调研,拍着封继升的肩膀说:“你是一名优秀的第一书记”。分行领导杨小卫和高锦飞去曹家沟慰问贫困户时,双湖峪镇党委书记说:“感谢农行派出来这么优秀的干部,谢谢你们”。曹家沟村的干部、村民都亲切的称他“封书记”,多次接待省、市、县的各种检查,贫困户的满意度均是100%。2017年,榆林市脱贫办对市直单位驻子洲18位第一书记考核,他排名第二。
调查研究摸实情,理清思路打基础
到曹家沟报到后,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要想融入到群众中间,驾驭农村的工作,成为行家里手,他下了一番功夫。首先是摸清底子。白天和群众一起上山下山,晚上和村干部、周围群众拉家常了解情况,空闲时间看看村情材料,经过一段时间,和群众的关系洽了,村情也熟悉了,群众再也不把他当外人了。在他的工作笔记本上,详细清楚的记录着曹家沟村的基本概况:该村位于子洲县城北12公里处,总流域面积9.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500亩、梯田2000亩、坝地200亩、草地400亩、退耕还林43亩。全村12个村民小组,323户964人,常住人口350人,外出614人。党员22人。2017年,数据清洗后,曹家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9户,其中在册贫困户50户,164人。情况摸清了,接下来做什么?继升同志心里非常有数,就是抓重点,抓中心工作,紧紧围绕曹家沟村50户贫困户实际情况,把这50户、164人的脱贫问题解决了就是硬道理。所以,他按照市、县两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紧紧依靠曹家沟村驻村干部和村干部,按照“六个精准”的要求,确定了因户制宜,综合施策,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到人的工作思路,确保扶贫政策和措施落到点上、扶到根上,真正达到脱贫实效。 至2017年底,曹家沟村稳定脱贫户30户104人,预计2018年实现整村脱贫。
建档立卡定规范,抓住重点干实事
曹家沟贫困户较多,建档立卡工作量大,任务繁重。2016年,在继升同志的带领下,与驻村干部一起,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加班加点,逐户调查、逐户填写、逐项核对,完成了全村所有贫困户2013年以来每年的收入和2016年每季度的收入等建档和登记造册工作,使工作由无序变得有章,形成了规范。同时制定帮扶措施。根据贫困户实际及自身发展意愿,依据上级扶贫政策和要求,将扶贫资金按照“工具包”项目逐一分解兑现,精准落实到具体的贫困户和项目。截止2017年底,曹家沟村种植黄芪等中药材黄芪800亩,山地苹果600亩,红葱150亩,养羊400只。
党建工作不放松,以党建促扶贫
在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的同时,他把该村的党建工作也当作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因为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核心的战斗堡垒,是农村一切工作的龙头。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调研时强调:“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为此,他把抓好基层组织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着力抓手。一是规范办公场所阵地建设,进一步提升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整体服务功能。 二是把“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活动落实在基层,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召开党员学习会议,全面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党章党规、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学习中央、省、市、县有关精准扶贫政策,着力提高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能力。
帮助村子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是住村干部的工作职责,也是密切联系群众方法。曹家沟村自然条件落后,特别是村民的生产生活道路,因建设标准很低,水毁现象十分严重,给村民出行造成很多不便,村民渴望改善出行条件。为了打开工作局面,继升同志把改善出行条件作为给曹家沟村办的第一件实事。目标确定后,他就通过自己的人脉资源,多方积极争取,申请到道路改造专项资金15万元,解决了曹家沟村生产道路排水问题。他说,刚来时,他感到群众总有一种怀疑的心态对他,认为他可能是个“走读”干部,就是下来看看转转而已,一件实事办成后,群众对他的态度马上变了,除了说感谢的话之外,就是把他当成“自己人”了。自此,村民一旦遇到困难和问题,就主动找他商量,主要是他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这也为他在这个村全面推开工作奠定了基础。
不辱使命勇担当,做贫困户的贴心人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村民是一个村基本组成要素,也是他要做工作的直接对象,与村民处好关系十分重要。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村民们的认识水平,生活水平,处理事情的水平,家庭情况,都千差万别。要与村民处好关系,就要多入户了解情况,多倾听他们的困难,多关心他们的困难,尽最大努力,帮他们解决困难。2016年,贫困户曹玉飞的孩子考上大学,学费不足,他从自己的工作中拿出2000元,为曹玉飞的孩子凑足了学费。2017年,贫困户曹锦龙的二女儿被榆林学院录取,儿子被榆林中学录取,大女儿正在陕西医学院上学,他又从工作中拿出5000元,为他们凑齐了学费。两年来,接待了上级单位的各种检查无数次,曹家沟村的群众满意度都是100%。
到农村不忘初心,真扶贫继续前进
他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第一书记虽然不是官,可他是党和政府落实扶贫政策的具体操作者和执行者,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也代表着农行人的形象,群众对自己的期望很高。两年来,他按照组织的要求,做不少工作,取得了可人的成绩,尽管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累,但他说他感觉到很充实,这种充实缘于群众对我他工作的认可。他说越是这样,越觉得有些工作还可以做得更好。他说,要真正使贫困户脱贫致富,主要是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等、靠的消极依赖思想。他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走一条符合曹家沟村实际的脱贫致富的路子。曹家沟村地处黄土高坡丘陵腹地,一直以传统的种养殖业维持生计,靠天吃饭,年轻人大多外出以打工生活,在村的60岁以上的人占比达80%以上,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患高血压,糖尿病,脑梗的占比60%以上。在村里住的人文化程度低,观念落后,接受新事物慢,这就是曹家沟村的现状。通过大量调研,他认为养驴符合曹家沟村的实际。首先,驴很少生病,养驴的技术含量低,操作简单;其次驴肉脂肪含量少,肉丝细,驴肉的市场价每斤比牛肉贵5元,驴皮是药材,一张驴皮市场价大概3000至4000元,一头驴市场价大概10000左右,市场前景较好;三是驴的饲料主要是苜蓿、玉米和谷物的秸秆。经他多次做工作引导,曹家沟村在外创业的两位老板,答应回村创业。项目总投资概算800万元左右,目前已完成投资600万元,驴舍场地已基本建成,种草300亩。项目建成后,需要20位养殖人员,还需要流转土地300亩,可带动50户农民参与养殖。只有这样,一个项目一个项目的去落实,一年一年的去坚持,才能实现曹家沟村的真正脱贫。
两年多来,继升同志认真负责,继跑遍了曹家沟村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家家户户,和村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据一同驻村的干部讲,他作为工作队长,对其他同志很关心,尽量把休息时间容给其他同志,今年4月份以来,他本人没有享受过节假日、礼拜天,全天候工作,正真的五加二、加黑,而且从没有使用过公车,汇报出行都用的是他自己的车。他没有给单位领导提到任何困难,都自己解决。他接待了各级大小暗访、检查无数,均获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