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转眼又是清明日,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这个清明无疑是沉重的。想起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因疫情殉职,灵车经过医院门口时,他的遗孀,也是这个医院的护士长蔡丽萍追着车痛哭;想起李文亮医生,无论他的身份被怎样定义,他都是一个善良的人,是会转发抽奖微博会追星,过着和我们一样平凡生活的人;想起弥留之际的肖贤友,歪歪扭扭的写下“我的遗体捐给国家”。
疫情期间有两则留言让人感动到落泪:
“我的父亲刚过世,你可以打电话试试那边有没有床位。”
“一个人过日子要精打细算,东西要买小包,不要过了保质期。”
人说清明有三候:一候桐始华,纯白的桐花迎风开放,花开花谢,几许年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万物向阳而生,喜阴的田鼠回到洞中;三候虹始见,天空中会架起七彩虹桥。虽说这些我都没有瞧见,但并不影响清明给予相思最郑重的仪式感。
近两年来清明对我似乎有了不一般的意义,这种感觉不是旁观,不是欢愉,而是多了悲伤,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将清明与死亡联系在一起。清明,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明明是生命开始旺盛的时节,却处处透着死亡的悲凉,提醒着哪一个重要的人已经不在了。似乎去年那个难熬的清明刚过,今年的却又不期而至了。曾几何时,开始惧怕各种节日,尤其是这种充满团聚与回忆的节日。欢腾气氛前的笑脸下呼之欲出的是望不尽的悲流。
校园教会我们各种专业知识,却并没有教会我们如何承受这种变故。因此难以承受的变故会让人放纵,放纵就像一条毒蛇,只要被咬伤一口,就会慢慢失去知觉,毒漫全身,可怕。大部分人都深知其道理,却还是甘愿受其毒害,从此迷失在空洞而无望的生活中,可悲。
清明,举国哀悼,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或许来路归途并不重要,我们单单只是想要记住。年轮又转过,万物又复苏,这样的大好时光里,我们确实需要祭奠过去,这是一种自省,这是一种期待。生而为人,需要有敬畏,需要有仪式感,对生命的敬畏,对过去的仪式感。清明,春之中,在生的浓郁气息中回味逝去的悲凉,确是对生死轮回,死而复生最好的诠释。
(供稿:建行榆林分行 秦天)